幼有所育是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托幼一体则是构建积极生育政策支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积极生育的支持政策体系尚未有效形成。其中0—6岁托幼一体化建设的矛盾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托幼一体”的理念尚未形成,管理体制机制仍未理清。二是,0—3岁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仍存在顶层设计不足、供需失衡,社区服务可及性不强,专业性人才短缺以及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自1999年起,上海探索建设0—6岁一体化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机制。2018年以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关于解决“老小旧远”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托育服务指导意见和行动方案,多渠道扩大托育服务。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上海“托幼一体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如何加强系统谋划,统筹配置0—6岁育幼服务资源?以下“上海经验”可圈可点: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完善“托幼一体”的管理服务体制机制。上海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一是政府高度重视,通过联席会议、政府督办等制度,形成了由市教委牵头、17个相关部门协同“一体规划、一体实施和一体保障”的工作机制。二是规划先行,2021年制定了全国首个《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相关工作纳入市区两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三是立法保障,2022年完成了全国首部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地方立法,2023年开始实施《上海市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条例》,为“学龄前儿童善育”民心工程的连续实施保驾护航。
鼓励多方参与,统筹并加大0—6岁育幼服务资源供给。上海的做法有两大特点:一是重点聚焦加强普惠性托育资源供给和促进育儿指导“教养医”结合两大关键领域,整合优质资源。二是在两个层面推动“普惠”,一方面是按区域内常住人口配置服务设施,惠及有需求的家庭;另一方面是价格普惠,目前上海1708所幼儿园中有近1000所带有托班,约1300所托育机构中,66%的机构每月保育费在3000元以下。普惠和多元化的供给,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立足社区,就近就便满足家庭入托和喘息服务等需求。2022年起,上海率先提出“15分钟托育服务圈”的概念,探索推广建设社区托育点“宝宝屋”,提供标准化、嵌入式的临时托、计时托服务,为有需求的常住人口提供每年12次免费社区托育照护服务、12次免费育儿指导服务,让更多双职工家庭、带娃的祖辈感受到了政策的诚意和温度。
以质量为先,着力打造专业保教队伍,高质量推动托幼一体化发展。上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推进,2018年年初,将托育保育人员纳入了0—6岁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了职前职后、分层分类的全覆盖培养培训机制;指导上海幼师协会开展托育师、育婴员职业等级资格认定工作,确保全员持证上岗;2022年成立首批市级保育带头人工作室,打造高素质的托育人才队伍。
阅读原文
作者丨吴瑞君(全国政协委员,欧宝官方-(中国)网站首页校长助理)
来源丨联合时报
编辑丨王蓝萱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