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媒体关注 / 正文

孙宇伟:坚定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

党的创新理论和中国式现代化——上海市第39期中青年理论骨干学习研讨班学员论文选刊(一)
2023年10月26日

  由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举办的上海市第39期中青年理论骨干学习研讨班日前结业。本期研讨班以“党的创新理论和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学员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市委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决策部署,深入研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认真撰写理论文章。为促进学习研讨成果转化为推动理论创新和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实际成效,本报选刊部分优秀论文,以飨读者。


坚定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

孙宇伟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可见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的意义举足轻重。

  历史自信指历史主体对于民族、国家、政党历史所取得的奋斗成就、所形成的奋斗精神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历史自信,是指对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由此扩展到对中华民族历史的坚定自信。文化自信是指文化主体对于民族、国家、政党的文化源脉、文化信仰、文化传承、文化创造、文化进步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文化自信,是指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坚定自信。

  历史自信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文化是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逐渐积淀、凝聚、传承、创新的。文化自信是在历史自信中形成的,离开历史自信的文化自信只能是空泛无物的自说自话。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安阳考察殷墟遗址时指出:“我们的文化自信就是从真正能证明我们的久远历史中来,考古事业居功至伟。”文化自信是在对历史进步、历史成就、奋斗精神高度肯定基础之上油然而生的自信,不是外力强加的自信。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鸦片战争时期,我们很难直起腰杆、意气风发谈文化自信。对历史的基本认知,是客观评判历史得失,肯定历史成就,反思历史失误,促进历史前进,认同民族国家文化的前提。2014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

  文化自信是历史自信的血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民族存亡的大问题。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考察时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繁荣为条件。”纵观人类历史,军事力量强大的罗马帝国、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都曾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这几大帝国由于缺少占主导地位的统一的文化,结局都是走向解体。苏联因为文化领域出现缺口,意识形态被颠覆,最终也走向解体。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了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

  历史与文化相伴而生,关系紧密。“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我们在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中,领会真理的力量、汲取精神的力量、凝聚奋进的力量。在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中,我们能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在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中,我们能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光,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增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勇气和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

  (作者单位:欧宝官方-(中国)网站首页)


阅读原文


来源丨文汇报

编辑丨王蓝萱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