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技术正在引领新的人工智能浪潮,成为AI领域的一大热点,它们不仅具有强大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还能进行复杂的分析和推理。在不少人看来,这些大模型在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会给教育带去巨大的改变,并将有力地促进因材施教。
事实上,大模型的“涌现”,正在不断倒逼教育领域开启更深层次的变革。面对挑战,老师和学校该如何“接招”?怎样才能让这些先进技术真正为课堂所用,为教学赋能?这些都是需要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
今年8月31日,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penAI首次发布ChatGPT的教师使用指南,包括工作原理、建议的提示词、局限性的解释,以及AI检测器的效力和偏见。这是OpenAI官方首个针对特定行业的使用指南。OpenAI在官网中也分享了一些教师使用ChatGPT辅助学生学习的案例。
去年以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发展迅速,由于在语言生成、信息检索、机器翻译、自然语言理解等任务中表现卓越,其影响力在教育、医疗、媒体、科学等领域迅速显现。随着ChatGPT、GPT-4、Bard、文心一言等大语言模型的不断涌现,教育领域可能成为ChatGPT最直接的落地场景。
当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中已经开始应用了,如果思考大模型对教育的影响只停留在担忧学生会利用其来完成作业,显然是太可笑了。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利用ChatGPT技术来为未来的课堂和教学赋能,以及当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挑战各个行业的专业技能时,老师又该如何“应战”。
教师具备与人工智能“交流”的能力吗?
ChatGPT本质上是一个聊天工具,它除了可以回答结构性的问题,例如语法修正、翻译和查找答案之外,最关键的是还能解决一些相对开放的问题,例如编程、制作表格、提炼加摘要。另外,只要稍稍提示一下,ChatGPT就能生成妙笔生花的文字。现在,它已经被用来写情书、诗歌、小说,以及学校的论文。在最新的一份调查数据中,接受采访的美国大学生,有89%的人用ChatGPT写作业。
事实上,随着ChatGPT近一年来的持续火爆,越来越多的教师已开始尝试将ChatGPT应用于课堂人机协同教学以及个人的专业发展。例如:为学生规划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进度,并提供全天候辅导,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提供实时帮助;辅助教学设计,生成针对特定学习目标的学习资源、教学活动、作业习题和评价方案;提供实时的学习反馈和评估,帮助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提供针对性的教学调整建议;进行教学研究和创新探索,辅助教学研究的规划、设计、文献解读、教学情境模拟,评估不同情境下的教学策略的效果等。
然而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与传统人工智能技术存在的明显差异既为其在教育中的应用铺平了道路,也增加了可能存在的风险。传统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应用往往侧重于面向特定任务。而大模型一方面通过自我监督学习,从海量数据中学习;另一方面,这些模型通过生成自然语言文本与用户交互,更像是人类的对话伙伴。
因此,教师需要掌握ChatGPT的使用方法,了解一点语言模型基础知识,以便与人工智能交流。换言之,教师除了需要和学生、同事交流,也需要提升用自然语言与人工智能“交流”的能力。近来的许多研究已经表明,ChatGPT这样的工具能够产生多大的作用,取决于使用者用什么样的“提示”与其沟通。
教师具备与AI合作提升人际互动和社会情感的能力吗?
尽管ChatGPT的应用在学术界仍存在一定争议,但近来不少教育企业却极力推进ChatGPT及同源技术在各种学习场景中的应用。新的人机协同教学方式对教师社会情感及人际互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弥补人工智能技术在这方面的欠缺。
因为,教育的目标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技能,如同理心、合作、沟通、解决问题等能力。尽管大语言模型在处理数据和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等方面表现出色,但在社会情感及人际互动方面却无法达到人类教师的水平,AI辅助学习本身也无法提供足够的人际互动环境。
近期一些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的实践表明,单纯AI教学会大大减少师生间的互动,减少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这就需要教师强化社会情感及人际互动能力,与AI互补,共同提升教学效果,实现育人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大语言模型技术自我监督学习的特点同样可能带来风险和挑战。比如,模型可能生成错误或有害的信息,使用过程中也会产生严重的隐私侵犯和数据安全的问题,同时可靠性、过度依赖和访问的不平等问题近期也不断进入公众的视野。
教师具备分辨生成内容可靠性和适用性的能力吗?
如何安全、负责任地使用这些大模型?与传统信息技术应用相比,教师不仅要学会与ChatGPT进行有效对话,提出问题,理解、解释和评估ChatGPT的回答,更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信息辨析能力,辨别ChatGPT生成回答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适用性,批判性地考虑其可能的偏见或错误。
许多使用ChatGPT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很多时候,即使微小的提示变化或者上下文条件略作调整,甚至交流顺序的些许变动,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输出结果。对于一般用户来说,与大模型互动有时候就像与一个陌生人试图在不知底细的情况下建立有效的沟通。这样的“聊天”往往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未必能得到理想的结果。
建立有效的沟通不仅需要教师善于与其对话、提问,还必须具备判断其回答内容是否可靠和适用的能力。有研究者将这些技能分为技术熟练度、教学兼容性和社会意识三个方面。
在技术掌握熟练度方面,教师应深入了解ChatGPT的各种功能、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知道ChatGPT常规的语言生成、问答、文本摘要等任务,了解其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基本工作原理。同时,需要教师学会设计有效的提示和问题,以引导ChatGPT生成有意义的回答,从而获得准确和有用的信息。
在教学兼容性方面,要思考并计划使用ChatGPT来改进教学过程,增强现有的教学任务或开展新的教学活动,要能设计和组织使用ChatGPT的任务,并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活动。例如,可以设置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或辩论等任务,让学生与ChatGPT进行交互并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此外,教师也应培养学生使用ChatGPT进行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ChatGPT应用于学习评价过程中。例如,在写作评估中,学生可以使用ChatGPT来检查语法错误和提供改进建议。这样可以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
在强化技术应用的社会意识方面,教师应该保持对ChatGPT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的批判性意识。通过了解ChatGPT在偏见、不准确性和语言生成方面的限制,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保持批判性思维。另外,教师也应让学生了解,ChatGPT是一个机器学习模型,而非绝对准确和可靠的信息源。
在掌握上述技能后,相信教师不仅可以有效地使用ChatGPT来改进教学,防止ChatGPT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富有创意和参与度的智能学习环境,释放学生的创造力,为他们提供更为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并引导学生做好未来与人工智能系统一起工作的充足准备。
阅读原文
作者丨陈向东(作者为欧宝官方-(中国)网站首页教育学部副主任)
来源丨文汇报
编辑丨钱梦童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