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材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性基础工程,对于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笔者认为,教材建设要强化学科实践意识,促进教材功能从静态知识载体向动态的学科实践载体和学习活动指南转变与升级,提升教材育人的内涵发展水平。
教材要提供学科实践的教学活动支架
传统上,中小学教材的基本定位是呈现学科知识内容和教学材料,至于怎么运用学科知识内容和教学材料开展教学,则交由教师进行决策和安排。作为静态的内容载体的教材需要转型升级,转向动态的学科实践载体和教学活动指南的建设思路。教材既要回答教什么、学什么的教学起点与内容问题,也要回答怎么教、怎么学的教学过程与方法问题,还要回答为什么教、为什么学的教学目的与价值问题。因而,教材应为开展教与学的活动提供原型启发和行动指南,形成学科实践的教学活动支架。
具体而言,学科实践的教学活动支架是由学科活动和学科知识材料叠加而成的复合型教材内容形态。其中有两条主线,一条是教什么、学什么的学科知识主线,另一条是怎么教、怎么学的学科活动主线,双线叠加整合完善,构成学科实践的教学活动支架。学科实践的教学活动支架包括明确的教学活动目标、评价任务和标准、学科核心知识和材料、学习任务和关键问题、学习活动环节和程序、教学小结和反思、针对性练习与拓展性作业等系列教学活动要件,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支撑系统。
学科实践活动支架的意义在于,从静态的内容材料单元变成动态的教学活动单位,原有学科知识内容和教学材料置于学科实践活动支架之中,成为学科实践活动的组成部分,为学科主题学习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提供更加直接的活动指南。比如地理教材,以认识宇宙环境、地球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这条核心线索为主干,将运用地理工具和参与地理实践这两条支撑线索贯穿其中,形成学科知识与学科活动融为一体的课程内容体系;又比如语文教材,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以语文实践为主线,融合学习主题、学习活动、学习情境和学习资源等关键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等,这都是提供学科实践支架的教材建设思路。
教材要促进学科知识与学生知识的多重转化
中小学教材中的学科知识是精选的人类智慧结晶,是公共知识系统。教学的要义在于如何将公共的学科知识转化为个体的学生知识,教材要通过学科实践活动安排,促进公共的学科知识与个体的学生知识之间实现良性的互动与转化,让学生在转化过程中同时实现“学会”和“会学”的学习目标。
按照我国哲学家冯契先生“转识成智”的智慧哲学主张,将知识转变成智慧的主要路径是两“化”,一是“化理论为方法”,二是“化方法为德性”。欧宝官方-(中国)网站首页吴刚平教授将智慧哲学思想进一步细化,主张以做中学为核心,促进事实性知识到方法性知识再到价值性知识的正向进阶转化,实现从知识到智慧的跃升。教材呈现的学科知识是已有正确结论的公共知识,常常让人误以为教师的职责就是讲授、学生的职责就是记住这些正确的“理论”“方法”和“德性”,或者记住“事实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结果导致原本具有方法意义和价值观意义的复合型知识反向降维转化,蜕变为单一维度的“是什么”的事实性知识。
为此,教材要针对学科知识的公共“已知”与学生“未知”的特点,将学科实践活动作为学科知识与学生知识之间的多重转化机制,把教学过程转化为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未知”学科知识的过程,促进学生主动获取学科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学科知识。教师的作用主要不是讲授学科知识,而是激发学生探究学科知识的兴趣和潜能,并运用教师对于学科知识的“已知”优势,确认、引导和激励学生探究更多的“未知”学科知识,进而既“学会”规定的学科知识,又增强探究学习“未知”学科知识的能力和信心。也就是说,教材要通过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悟中学等多种学科实践活动的设计,不仅压缩讲授教学和死记硬背的时间与空间,而且提供行动支架和操作指南,在学科知识与学生知识之间设置多重转化通道。借助转化通道,学生能够洞察真知灼见,自主建构知识,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学科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自己的个体知识;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学科知识,相互激活、分享和确认,形成具有学习共同体意义的活学活用的新公共学科知识。
教材要探索多样化的学科实践形态
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要求,教材设计的学科实践形态需要融入大观念、大任务或大主题驱动的问题式学习、项目学习、主题学习、任务学习等综合教学形式,重构课程内容,优化呈现方式,使各部分内容彼此间建立有机联系,实现少而精,做到纲举目张。在某种意义上,学科实践形态是一种学科知识内容聚合机制与学科活动动机内生机制,是学科知识与学科活动的叠加形态。那些基于真实情境和特定学科学习特点而设计的主题式、任务型、项目化、问题驱动的学习活动安排,都是典型的学科实践形态。
其中,教材设计既可以采用某一种学科实践形态为主轴建立教学活动支架,也可以采用几种学科实践形态组合的方式建立教学活动支架。比如,以学科主题实践形态为主轴,学生可以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中,通过完成学科主题学习任务而获得学科知识,亲历实践、探究、体验、反思、合作、交流等深度学习和解决问题过程,逐步发展核心素养。又比如,以跨学科主题实践形态为主轴,既可以是立足于学科知识和科目活动的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也可以是立足于整合学习任务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像化学教材设计的“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等类似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就是综合实践项目式主题学习活动安排,通过案例学习和学科实践活动,将化学知识和环保观念嵌套在设计行动方案的学习任务中,促进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即做、即学、即用,行知合一,建构化学核心知识和环保大观念。
阅读原文
作者丨柏雯婷(作者单位系欧宝官方-(中国)网站首页体育与健康学院)
来源丨中国教育报
编辑丨钱梦童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