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党的二十大后,围绕区域协调发展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8场座谈会。在欧宝官方-(中国)网站首页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教授看来,与之前区域平衡发展、以城带乡发展的思路不同,现在我们更强调通过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以下是他在欧宝官方-(中国)网站首页的演讲。
新时代的中国,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交汇点上。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为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与之前区域平衡发展、以城带乡发展的思路不同,现在我们更强调通过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值得一提的是,党的二十大后,围绕区域协调发展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8场座谈会。正所谓“落子成势”,那么区域协调发展究竟是怎样“一盘棋”?作为区域重大战略之一的长三角一体化如何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今天的演讲,我就此跟大家做些交流。
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意义
首先,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回眸过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虽然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区域间差别也同步扩大,不少地区甚至出现了“一城独大”之现象,导致资源空间配置不合理,损害了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制约了国家整体竞争力提升。因此,迫切需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优化生产力布局,推动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实现区域之间优势互补,建设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其次,区域协调发展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然而,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巨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共同富裕并非易事。只有借助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才能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才能使更多的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从而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第三,区域协调发展是增强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保障。当今世界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新阶段,国家之间的经贸、科技、金融竞争加剧,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层出不穷。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助于集合科创资源,开展科技联合攻关,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减少对西方国家的技术依赖,增强我国经济体系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提升安全水平。
如何进一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新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新时代以来,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板块发展平衡性进一步增强。但是从现实情况看,依然存在不少短板。如何进一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关键是从战略全局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把发展落差的势能变成协同发展的动能。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推进:
一要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因地制宜构建各具地域特色的绿色转型升级新模式,协同推进产业经济绿色转型。同时,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生态产品消费壮大绿色经济,优化和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以生态保护补偿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二要大力推进创新共同体建设。借助国家区域合作平台与机制,聚焦新质生产力,集合科创资源,开展重大技术联合攻关,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跨区域融合。聚焦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聚焦数实融合生态系统建设,打造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产业集群。
三要着力构建开放共同体。提升相关区域对外开放水平,畅通国内大循环,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深化对外开放,实现从全球产业链到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合作转变。聚焦市场一体化发展,密切多层次多领域的城市合作互动。
四要进一步优化区域协同融通治理体系。打破不同类型城市之间的行政壁垒,推进大中小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协调发展。密切城市间与城乡间科技、教育、碳排放权交易伙伴关系,推进重要基础设施共建共营、重大科技项目/卡脖子技术联合攻关、世界级产业集群合作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择机推进近邻城市同城化、技术设施标准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跨市域产学研一体化。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可从五个方面突破创新
目前,我国区域发展按照地理方位大致分为东部、西部、东北、中部四大板块。从具体战略来看,从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3年开始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2005年开始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同时加快老(革命老区)少(少数民族地区)边(边疆地区)穷(贫困地区)地区发展,并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为了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还推出了一系列的区域重大战略,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区域发展战略。这些战略以推进一体化、构建共同体为核心,聚焦区域合作和协同发展,有力推动了区域协调发展。因为时间关系,我重点来谈谈长三角一体化。
为了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表示,支持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目标和“一体化”实现方式。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指出上海和长三角区域不仅要提供优质产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长三角三省一市要集合科技力量,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尽早取得突破,将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2023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指出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区域一体化是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整体上看,包括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的长三角地区,其城市协同发展能力呈现东高西低分布,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以杭州、南京、苏州、宁波、合肥、无锡等省会城市和沿江沿海城市为节点的“Z”字形发展轴,“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特征显著。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区域一体化条件优越。但从目前看,距离国家战略设定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突破创新。
一是完善长三角公共管理一体化体制机制。秉承“不破行政隶属关系,打破行政边界约束”原则,实现“跨域无感”,彰显“众人拾柴火焰高”效果,做好四个“一”:(1)一张蓝图管全域。编制统一的长三角国土空间规划蓝图,体现协同发展要求,并强化其法律、刚性约束地位,使之成为社会各界行动的共同规范指南;(2)一套标准管品质。将协同发展蓝图具象化为标准,为地方政府、企业、百姓提供基本遵循;(3)一个平台管服务。数字、网络是新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通畅的信息交流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前提,建立一个统一的公共生态环境服务平台,才能将蓝图、标准落到实处;(4)统一推进社会参与。建议长三角地方政府扶持一批社会组织,形成分工协作明晰、运作高效的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新体系。
二是创新环保跨界联动机制。深刻领会、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示精神,通过服务外包,建立覆盖全域的统一监测系统,提高长江生态环境系统管控水平。探索建立水权、排放权交易制度,优化碳排放市场机制,完善政府、市场、社会在生态环保领域的联动机制,实现区域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
三是重视新基建、城市群、产业体系三者之间联动。新基建辐射、溢出、联动效应巨大,也是中国在全球具有领先地位的领域。从长三角各省市“十四五”发展规划内容看,数字港、数字化城市已经成为长三角各城市争夺的滩头阵地。因此,应以企业为投资主体,重视长三角城市群、新基建设施、产业体系三者的联动规划,尽快启动分布式、多中心、多节点长三角国际数据港建设工程。
四是加大长三角创新共同体建设力度。长三角高端科技资源呈现向核心大城市集中、生产厂商向边缘中小城市转移态势。为此,应推动跨行政边界的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三链(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融合,提升产业链能级安全和国际竞争力。建议可参考国外相关做法,设立政府(教育、科技、经信、财政)扶持、企事业单位主导的长三角产业创新基金会,按国有非营利机构章程运行,为跨界创新合作提供可靠支撑。
五是重点建设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世界级产业集群。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之一,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最完整、综合技术水平最高的地区。该区域集聚了国内55%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80%的封装测试企业以及近50%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芯片产能占全国的63%,已形成包括研究开发、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及支撑产业在内的较为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涌现出一批全国集成电路领军企业。未来,要加强重点领域的产业集群建设,在稳链强链上有新举措。
从沪明合作看与革命老区的对口合作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为代表的区域重大战略,肩负着率先发展、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重任。但正如我上面提到的,“老少边穷”地区也是十分重要的,它们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重点关注的区域,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2021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2022年6月,国家发改委印发《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要求上海对口合作福建省三明市(赣闽粤原中央苏区)与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革命老区),并强调了平等互利合作、提升革命老区内生发展动力的重要性。我曾多次到三明调研,对当地情况比较了解,在这里重点谈谈上海与三明的合作。
曾有西方学者分析了世界各国区际合作实践后指出,条件差别较大的异质城市间合作主要发生在邻近城市之间,相距遥远的两个城市间平等互利合作仅发生在同质城市之间,相距遥远的异质城市间多为非平等互利的单向扶贫支援。上海与三明之间的异质性特征十分显著。无论是从城市GDP总量、人口规模、实际利用外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专利授权量、城市森林覆盖率、农林牧渔总产值占比、支柱产业,还是从所处的发展阶段、经济驱动因子来看,上海与三明均存在巨大差异。上海与三明如何走出一条相距遥远的异质城市间平等互利合作之路?在这方面,两座城市进行了有益探索。2022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和福建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了《上海市与三明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沪明两地构建起“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个层面的工作组织架构;上海市印发2023年对口合作项目及资金计划,出台11个区县结对行动计划,签订12个重点部门对口合作协议,为沪明合作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放眼未来,三明与上海在自然资源、土地空间、科创能力、管理运营、市场规模、对外合作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合作潜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要把区域协调发展放在中国式现代化这个大背景下来推动,坚持“全国一盘棋”,以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四大板块为基础,促进区域间相互融通补充,推动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构建连接东中西、贯通南北方的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区域发展格局,从而激发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新动能。
阅读原文
作者丨曾刚(欧宝官方-(中国)网站首页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终身教授)
来源丨上观新闻
编辑丨王蓝萱
编审丨戴琪
更多阅读:
解放日报丨下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曾刚教授在欧宝官方-(中国)网站首页的演讲